

騎著心愛的滑板車,帶著補給包又來了。昨天的血袋已經(jīng)消化了?,F(xiàn)在,就在這一刻,我把中醫(yī)綜合醫(yī)學的剩余供給資源送給你。執(zhí)業(yè)藥師考生請注意按時查看!各位,請注意,中醫(yī)綜合的剩余供應包已經(jīng)到位!-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
各位,請注意,中醫(yī)綜合供血包已經(jīng)到位!
1.肺脹——痰阻肺證——化痰降氣健脾益肺——蘇子姜奇湯、三子養(yǎng)親湯——紫蘇姜奇丸、理氣定喘丸。
2.心悸——心脾兩虛——養(yǎng)血養(yǎng)心,益氣安神——歸脾湯——人參歸脾丸,復方扶芳藤合劑,益氣養(yǎng)血口服液,小配靈顆粒。
3.胸痹——氣滯血瘀證——理氣活血、通脈止痛——血府逐瘀湯——血府逐瘀口服液、蕭肅救心丸、復方丹參滴丸、冠心丹參滴丸、銀丹心腦通軟膠囊。
4.失眠——心腎不和證——滋陰降火,溝通心腎——六味地黃丸和交泰丸——烏靈膠囊和滋腎寧神丸。
5.胃痛——胃損傷綜合征——消食導滯、和胃止痛——保和丸——丙郎小思丸、開雄順氣丸、參香化滯丸、加味保和丸。
6.腹瀉——濕熱損傷證——清熱燥濕,分利止瀉——葛根芩連湯——腸康片、香連片、李碧玲片、瀉痢消膠囊、蓮蒲雙清片、白蒲黃片。
7.便秘——虛秘——益氣潤腸——黃芪湯——便秘通、便通膠囊、芪蓉潤腸口服液、肉蓯蓉通便口服液。(《藥典》規(guī)定火麻仁口服劑量為10 ~ 15g天,蜂蜜口服劑量為15 ~ 30g天)
8.頭痛——肝陽頭痛——甘萍千陽呼吸風——天麻鉤藤飲——天麻鉤藤顆粒、天麻首烏片、清腦降壓片、腦立清丸。
9.眩暈——氣血虧虛——補氣血、養(yǎng)心健脾——歸脾湯——歸脾丸、益中生血片、沈蓉阿膠。
10.脅痛——血瘀阻絡證3354血府逐瘀湯、復元活血湯——血府逐瘀口服液、元胡止痛片、河洛舒肝膠囊、肝達康顆粒。
11.中風——風痰入絡證——祛風化痰通絡——鎮(zhèn)方白丸——大活絡丸、再造丸、治絡達膠囊。
12.汗證——陰虛火旺證——當歸黃流湯——白質(zhì)地黃丸、心腦舒口服液。
13.消渴——陰陽兩虛——溫陽補腎3354參芪丸——金匱腎氣丸。
14.通淋證——氣淋——氣通,通淋利水——沉香散——柴胡疏肝丸可用于氣淋胸脅疼痛,胸悶興趣過盛,情緒抑郁煩躁,脈弦。
15.腎陽虛衰證——溫腎陽,化氣為水——寄生腎氣丸——寄生腎氣丸和金匱腎氣丸。
16.水腫——風水證——祛風清熱、宣肺流水——月脈甲湯——沈燕解熱片。
17.腰痛——寒濕腰痛——散寒祛濕、溫經(jīng)通絡3354甘江靈湯(甘草、干姜、茯苓、白術)加減——傅貴石豐膏、狗皮膏、鳳山雙立蓋片、祛風金淑丸。
18.抑郁癥——痰氣郁結證——行氣解郁化痰散結——半夏厚樸湯——疏肝魏萍丸。
19.內(nèi)傷發(fā)熱——氣滯發(fā)熱——疏肝理氣解郁瀉熱——丹梔逍遙散——丹梔逍遙丸。
20.癤病的特點是腫脹勢有限,范圍約3厘米,根淺突起,紅色,灼熱疼痛,易出膿,塌陷收斂,膿液會立即愈合。
21.乳癰3354熱毒脾證23.癮疹——風熱犯表證——疏風清熱止癢——消風散——消風止癢顆粒,荊膚止癢顆粒,皮敏消膠囊。
24.痔——濕熱下注證——臟連丸——地榆槐角丸,痔特佳片,消痔軟膏,肛泰栓。
25.男性不育癥——腎虛精虧證——大補元煎合五子衍宗丸。若陽虛癥狀較甚者,以金匱腎氣丸合五子衍宗丸。若陰虛癥狀較重者,以左歸丸合五子衍宗丸——五子衍宗丸,還精煎口服液,麒麟丸,補腎康樂膠囊。
26.月經(jīng)先期——肝郁血熱證——丹梔逍遙散——丹梔逍遙丸
27.月經(jīng)后期——腎虛證——歸腎丸——春血安膠囊,天紫紅女金膠囊。
28.痛經(jīng)——濕熱瘀阻證——清熱除濕,化瘀止痛——清熱調(diào)血湯——當歸芍藥顆粒,潮安膠囊。
29.崩漏——瘀血阻絡證——活血化瘀,固沖止血——逐瘀止血湯,將軍斬關湯——宮血停顆粒,四物膠囊,茜芷膠囊。
30.積滯——乳食內(nèi)積證——乳化食,和中導滯——保和丸、小兒消食片、小兒化食丸、大山楂丸、四磨湯口服液。
31.厭食——脾胃陰虛證——滋脾養(yǎng)胃,佐以助運——養(yǎng)胃增液湯——兒寶顆粒。
32.鼻淵——風熱蘊肺證——祛風清熱宣竅——利鼻片,鼻淵通竅顆粒,鼻淵片,鼻舒適片。
33.三因與五元的關系:隆=風、氣;赤巴=膽、火;培根=水、土、黏液。
34.二十五味小葉蓮丸(原二十五味鬼臼丸):祛風鎮(zhèn)痛,調(diào)經(jīng)止血,補氣養(yǎng)血。
35.蒙醫(yī)認為,服藥期間忌食濃茶、豬肉、山羊肉和蕎麥。
36.愛日康(四大物質(zhì))學說:水、火、土、氣。
37.十八反”配伍禁忌
本草明言十八反,半蔞貝蘞及攻烏。藻戟芫遂俱戰(zhàn)草,諸參辛芍叛藜蘆。
38.十九畏”配伍禁忌
硫黃原是火中精,樸硝一見便相爭。水銀莫與砒霜見,狼毒最怕密陀僧。
巴豆性烈最為上,偏與牽牛不順情。丁香莫與郁金見,牙硝難合荊三棱。
川烏草烏不順犀,人參最怕五靈脂。官桂善能調(diào)冷氣,若逢石脂便相欺。
39.罌粟殼用量為3~6g,本品有成癮性,不宜常服,孕婦及兒童禁用;運動員慎用。
40.牡丹皮與澤瀉、山藥同貯;硼砂與綠豆同貯;蛤蚧與花椒、吳茱萸或蓽澄茄同貯。
41.附子理中丸配伍四神丸,治療五更瀉。
42.金銀花與青霉素聯(lián)用,增強對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治療作用。
43.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時,出現(xiàn)流涎等不良反應,聯(lián)用石麥湯可緩解此癥狀。
44.含甘草、鹿茸的中成藥,如人參鹿茸丸、全鹿丸,不能與磺酰脲類降糖藥聯(lián)用。
45.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應選用西洋參、沙參等益氣養(yǎng)陰清熱藥,忌用紅參等熱性藥。
46.黃藥子主要是肝毒性。
47.雷公藤制劑不良反應:藥物性肝炎、腎功能不全、粒細胞減少、白細胞減少、血小板減少、閉經(jīng)、精子數(shù)量減少、心律失常等;嚴重者有肝腎功能異常、腎功能衰竭、胃出血等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(nèi)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涉及侵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8.54MB 下載數(shù)8569 下載
7.36MB 下載數(shù)6598 下載
7.98 下載數(shù)5698 下載
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
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