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關于“2021臨床助理醫(yī)師筆考:傳染病、性傳播疾病”的內(nèi)容,昭昭小編整理如下:
1.女,27歲。有不潔性交史,查體:外陰有一硬結節(jié)狀物。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陽性,應選擇的治療措施是
A.靜脈滴注甲硝唑
B.肌注青霉素
C.口服多西環(huán)素
D.口服阿莫西林E.口服紅霉素
2.孕早期患下列何種疾病,應終止妊娠
A.細菌性陰道炎
B.巨細胞病毒感染
C.沙眼衣原體感染
D.外陰陰道念珠菌感染
E.生殖道尖銳濕疣
3.人乳頭瘤病毒的傳播方式是經(jīng)
A.呼吸道傳播
B.蟲媒傳播
C.性接觸傳播
D.消化道傳播
E.血液傳播
4.尖銳濕疣最好發(fā)于
A.宮頸
B.外陰
C.尿道口
D.大陰唇
E.小陰唇執(zhí)業(yè)
5.男,48歲,突發(fā)高熱,39℃,伴寒戰(zhàn)。自述頭痛、乏力、全身酸痛。查體可見眼結膜充血,雙側腓腸肌壓痛,腹股溝、腋窩淋巴結腫大。當?shù)卣餍小般^端螺旋體病”。最有可能的診斷是
A.傷寒
B.肺炎
C.鉤端螺旋體病
D.流行性出血熱
E.敗血癥
(6~7題共用題干)
24歲男性,鄉(xiāng)民,因畏寒發(fā)熱起病,伴全身肌肉酸痛,頭痛4天于8月10日入院。入院1天發(fā)現(xiàn)皮膚黃染,尿量減少,尿色深黃,查體:結膜充血,鞏膜及皮膚中度黃染,皮膚有出血點,淺表淋巴結腫大,肝肋下1cm,壓痛(+),脾(-),實驗室檢查:WBC 15.4ⅹ109/L,N 80%,L 20%,尿檢:尿蛋白(+),顆粒管型,WBC 8~15/HP,RBC 20~30/HP,BUN 24mmol/L,凝集溶解試驗陽性。
6.哪項檢查最有診斷意義
A.血常規(guī)
B.尿常規(guī)
C.X線
D.凝集溶解試驗
E.腎功能
7.哪種藥物治療為藥物
A.慶大霉素
B.四環(huán)素
C.新諾明
D.青霉素
E.頭孢曲松
(8~10題共用題干)男,46歲,鄉(xiāng)民,發(fā)熱3天,于9月16號入院,體溫持續(xù)在39℃以上,伴寒戰(zhàn)、全身乏力,明顯頭痛,近2天出現(xiàn)腹瀉,每日3-5次,水樣便。既往體健。查體:T 39.5℃,P 102次/min,R 22次/min,BP 135/78mmHg,結膜充血,鞏膜輕度黃染,咽紅,腹股溝淋巴結輕度腫大,有壓痛,質軟,心肺未見異常,腹軟,壓痛及反跳痛(-)。肝肋下觸及邊緣,有觸痛,脾肋下未觸及,腓腸肌壓痛明顯,雙側Babinski(-)。實驗室檢查:血WBC 10.4×109/L,中性粒細胞0.80,淋巴細胞0.20,ALT 210U/L,Tbil 40μmol/L,尿蛋白(+)。
8.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
A.敗血癥
B.傷寒
C.鉤端螺旋體病
D.病毒性肝炎急性黃疸型
E.腎綜合征出血熱
9.引起本病的病原是
A.漢坦病毒
B.傷寒桿菌
C.肝炎病毒
D.鉤端螺旋體
E.痢疾桿菌
10.女,18歲,持續(xù)發(fā)熱10天,于9月2日來診,體溫逐日升高,伴乏力,納差。查體:T 39.8°C,P 80次/分,精神萎靡,腹部可見6個充血性皮疹,腹部脹氣,脾肋下可及。實驗室檢查WBC 3.7×109/L。此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病理特點是
A.基本病變是小血管炎
B.全身單核-巨噬細胞系統(tǒng)增生性反應
C.小腸黏膜蒼白、水腫
D.主要病變在淋巴結和胸腺
E.腸黏膜里彌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癥
(11~12題共用題干)女,30歲,持續(xù)發(fā)熱10天。體檢:精神萎靡,反應淡漠,體溫39.5℃,心率70次/分,肝肋下未觸及,脾肋下2cm?;灒篧BC 1.4×109/L,N 60%,L 40%,肥達氏反應O 1:80(+),H 1:160(+),ALT 180U/L,總膽紅素22.2μmol/L。
11.該病例最可能的診斷是
A.急性黃疸型肝炎
B.鉤端螺旋體病
C.傷寒
D.斑疹傷寒
E.G-桿菌敗血癥
12.為確診應首先檢查的項目是
A.血培養(yǎng)
B.骨髓培養(yǎng)
C.外裴氏反應
D.肝炎病毒血清學檢測
E.糞便培養(yǎng)
(13~16題共用題干)患者,男,30歲,既往有HBsAg(+)。10天前無誘因發(fā)燒,體溫逐漸上升,波動于37.5~39℃,近3天體溫持續(xù)在38.5~39.5℃不降,伴有食欲不振、乏力、腹脹及尿黃,查體:體溫39℃,心率88次/分,血壓110/70mmHg,神清,表情淡漠,未見皮疹,鞏膜輕度黃染,心肺未見異常,腹軟,右下腹壓痛(+),肝右肋下2cm,脾未觸及,肝濁音區(qū)擴大,移動性濁音陰性,雙下肢無水腫?;灒篧BC:3.5×109/L,N 0.60,L 0.40,血HBsAg(+),抗HBV IgG(+)。
13.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
A.病毒性肝炎,乙型,慢性輕度
B.病毒性肝炎,甲型,急性黃疸型,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
C.傷寒,病毒性肝炎,乙型,急性黃疸型
D.傷寒,病毒性肝炎,甲型,亞急性重型
E.傷寒,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
14.為確診該病例,的檢查是
A.肝功化驗
B.肝炎病毒血清學檢查
C.血培養(yǎng)
D.肥達反應
E.肝膽脾彩超
15.患者治療的方案是
A.臥床休息,保肝治療
B.臥床休息避免用肝損傷藥物,戒酒
C.用激素退熱,減輕中毒癥狀
D.用喹諾酮類藥物進行病原治療
E.用干擾素治療
16.可經(jīng)腸道感染的傳染病是
A.丁型肝炎
B.鉤端螺旋體病
C.血吸蟲病
D.傷寒
E.斑疹傷寒
(17~27題共用題干)男性,40歲,因發(fā)熱,便秘,食欲不振12天入院,查體:肝大,肋下1cm,軟,脾肋下及邊,血常規(guī)WBC 2.7×109/L,中性粒細胞52%,淋巴細胞44%,血清ALT 120U/L,肥大反應:“O”1:160,“H”1:160。72.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
A.急性肝炎
B.傷寒
C.急性白血病
D.敗血癥
E.惡性組織細胞病
17.在治療過程中哪項是不正確的
A.低壓灌腸
B.高壓灌腸
C.禁用新斯的明
D.緩瀉藥應用
E.抗生素
18.除哪項外均是霍亂患者瀉吐期的臨床特點
A.多數(shù)以劇烈腹瀉開始,繼以嘔吐
B.多數(shù)腹瀉伴有里急后重
C.大便每日數(shù)次至10數(shù)次或無法計數(shù)
D.糞便以黃水便或清水便為多
E.糞便有魚腥味,鏡檢無膿細胞
19.霍亂傳播途徑不包括
A.空氣
B.污染的食物
C.日常生活接觸
D.污染的水
E.蒼蠅蟲媒
20.男,41歲。腹瀉1天。1天前進食海產(chǎn)品后出現(xiàn)腹瀉。大便30余次,為米泔樣便。查體:P 110次/分,BP 80/50mmHg,皮膚干皺,彈性稍差,眼窩凹陷。血常規(guī):Hb 162g/L,WBC 13.7×109/L,N 0.85,Plt 142×109/L,該患者腹瀉的發(fā)病機制是
A.腸黏膜細胞內(nèi)cAMP水平升高,過度分泌水及電解質
B.膽汁分泌減少引起胃腸功能紊亂
C.主要由于結腸、乙狀結腸腸管麻痹
D.主要由于臟器的實質性損害
E.與致病菌引起的侵襲性病變有關
21.患者,男,26歲。腹瀉半天,于8月15日來診。腹瀉30多次,幵始為稀便,后為水樣便,繼之多次嘔吐。查體:T 36.5℃,P 110次/分,BP 60/40mmHg,神志清楚,皮膚干燥,彈性差。腹軟,無壓痛。糞常規(guī):水樣便,鏡檢WBC 0~3/HP,RBC 0~2/HP。最可能的診斷是
A.胃腸型細菌性食物中毒
B.阿米巴痢疾
C.急性細菌性痢疾
D.潰瘍性結腸炎
E.霍亂
22.霍亂吐瀉“米泔水”樣物質是由于瀉吐物中
A.含大量黏液
B.含大量脫落上皮細胞
C.含大量胃腸黏膜
D.缺乏胃酸E.缺乏膽汁
23.東南亞入境一男子,3天前因突然劇烈嘔吐,腹瀉而入院,腹瀉呈米泔水樣,便檢發(fā)現(xiàn)穿梭狀運動的細菌,請問致病菌可能是
A.副溶血孤菌
B.腸炎桿菌
C.鼠傷寒沙門菌
D.產(chǎn)氣莢膜梭菌
E.霍亂弧菌
24.腦囊蟲病的臨床型中不包括
A.腦室型
B.皮質型
C.蛛網(wǎng)膜下腔型
D.顱底型
E.末梢神經(jīng)型
25.患者,男,30歲。因反復出現(xiàn)癲癇大發(fā)作半年余,近一月來智力有所下降,經(jīng)CT檢查診斷為腦囊蟲病。應首先考慮的臨床類型是
A.腦實質型
B.腦室型
C.軟腦膜型
D.脊髓型
E.混合型
26.囊尾蚴在人體最常見的寄生部位是
A.脊髓
B.腦
C.心臟
D.眼
E.皮下及肌肉
27.女,40歲。頭痛3個月,加重伴間斷性嘔吐、抽搐、視物模糊1個月。查體:右上肢可見2個活動良好的橢圓形結節(jié),眼底檢查有視神經(jīng)乳頭水腫。最可能的診斷是
A.癲癇
B.隱球菌性腦膜炎
C.腦腫瘤
D.囊尾蚴病
E.結核性腦膜炎
“2021臨床助理醫(yī)師筆考:傳染病、性傳播疾病”的內(nèi)容介紹完了,以上只是部分試題,想看全部沖刺考題及答案,更多關于執(zhí)業(yè)助理醫(yī)師的內(nèi)容,可以關注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相關欄目頁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(nèi)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涉及侵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9.65MB 下載數(shù)4859 下載
8.65MB 下載數(shù)8956 下載
7.61MB 下載數(shù)3265 下載
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
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