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中醫(yī)考試結(jié)束。為了幫助參加2021年中醫(yī)考試的考生順利復(fù)習,小編收集整理了2020中醫(yī)中藥檢測中心:清熱醫(yī)藥-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
清熱藥
總結(jié)
退燒藥的性能特點
這種藥性寒,沉于其中。
退熱藥的配伍方法
分類功效和適應(yīng)癥
清熱瀉火藥:具有清氣分熱的作用,主治氣熱盛證。
清熱燥濕藥:苦燥清熱燥濕,主治濕熱泄瀉、黃疸等證。
清熱涼血藥:以入血點為主,具有清血分熱的作用,主治血點實熱證。
清熱解毒:清熱解毒,主治癰腫瘡瘍等熱毒過盛所致的證候。
清虛清熱藥:清虛清熱,去骨蒸,主治熱毒傷陰,陰虛發(fā)熱。
注意使用
這種藥性寒,易傷脾胃,少食便溏者慎用。
苦寒藥易溶燥傷陰,熱證陰虛者慎用。
陰盛葛陽證或真正的冬熱,禁用清熱藥。
清熱瀉火藥
灰泥
性狀:味甘、辛、寒。歸肺胃經(jīng)
功效
生用:清熱瀉火,除煩止渴;煅燒:斂瘡生肌,吸濕止血。
用法:煎石膏。應(yīng)該是先炸。鈣質(zhì)石膏適合外用,可以研磨后涂于患處。
注意:脾胃虛弱,陰虛內(nèi)熱者不宜使用。
應(yīng)用:
1.溫病氣熱盛證。是清肺胃氣,除實熱的必備藥物。2012
2.肺熱咳喘。
3.胃火伴牙痛,頭痛,糖尿病。
4.潰瘍、濕疹、瘙癢、燙傷、創(chuàng)傷性出血。
風草
性狀:苦、甜、寒。去肺、胃、腎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瀉火,滋陰潤燥。
應(yīng)用:
1.發(fā)熱多飲2。肺熱干咳
3.骨蒸潮熱4。內(nèi)熱止渴
5.腸燥便秘
注意事項:本品性寒潤澤,有潤腸通便的作用,不宜用于脾虛便溏者。
蘆根
功效:清熱瀉火,生津止渴,除煩止嘔,利尿。
主要治療證明:
1.發(fā)熱多飲。
2.胃熱嘔吐。
3.肺熱咳嗽,肺癰吐膿。
4.熱水澡,澀痛。
天花粉
功效:清熱瀉火,生津止渴,消腫排膿。
主要治療證明:
1.發(fā)燒和煩渴
2.肺熱干咳
3.內(nèi)熱止渴
4.瘡又腫又毒
注意:不宜與烏頭同用。
淡竹葉
功效:清熱瀉火,除煩利尿。
主要治療證明:
1.發(fā)熱多飲。
2.口瘡,尿紅,熱水澡,澀痛。
梔子
性狀:苦寒。心、肺、三焦經(jīng)絡(luò)入。
功效:瀉火除煩,清熱利濕,涼血解毒。
焦梔子:涼血止血。
應(yīng)用:1。發(fā)燒心煩2。濕熱黃疸3。血絞痛4。血熱吐槽5。眼睛紅腫疼痛?;鸠?/p>
用法:煎服。研磨后涂抹適量外用生品。
夏枯草
性狀:辛、苦、寒。歸肝膽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瀉火,明目散結(jié),消腫。
應(yīng)用:
1.眼睛發(fā)紅,腫痛,頭痛,頭暈,夜痛。
2.瘰疬和膽汁。
3.乳房癰腫痛。
山扁豆
6.濕疹、濕瘡、化膿性耳道外治。
用法:煎服。外用適量。
栓皮櫟
性狀:苦寒。屬于腎、膀胱、大腸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燥濕,瀉火去蒸,去骨去蒸。
應(yīng)用:
1.濕熱帶熱水淋浴。
2.濕熱泄瀉,黃疸。
3.濕熱型腳氣,痿證。
4.骨蒸,發(fā)熱,盜汗,遺精。
5.瘡腫,濕疹,癢。
用法:煎服。外用適量。
龍膽草
功效:清熱燥濕,瀉肝膽火。
主要治療證明:
1.濕熱黃疸,陰腫癢,帶下,濕疹瘙癢。
2.肝火頭痛,目赤耳聾,脅痛苦。
3.抽搐。
秦皮
功效:清熱燥濕,收斂止瀉,止帶明目。
苦參
功效:清熱利濕,殺蟲利尿。
主要治療證明:
1.濕熱泄瀉,便血,黃疸。
2.濕熱、陰腫癢、濕疹、濕瘡、皮膚瘙癢、疥瘡。
3.濕熱不利于排尿。
注意:脾胃虛寒者不宜轉(zhuǎn)診。
白鮮皮
功效:清熱利濕,祛風解毒。
主要治療證明:
1.濕熱瘡,濕疹疥瘡。
2.濕熱黃疸和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痛。
黃芩、黃連、黃柏等同類藥物在性能、療效、主要治療證候等方面的異同。
黃芩善清肺熱,治肺熱咳嗽;涼血安胎,治出血,治胎熱。黃連功效強,擅長清心降火。是治療濕熱瀉痢的藥物。黃白擅長下焦清熱,治療下焦?jié)駸嶙C;祛虛熱法治療陰虛內(nèi)熱證。
清熱解毒藥
忍冬
表現(xiàn):甜而冷。去肺、心、胃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解毒,祛風清熱。
應(yīng)用:
1.癰腫癤:治療一切內(nèi)癰外癰的必備藥物。
2.外感風熱,溫病發(fā)病。
3.發(fā)燒和血痢。
4.咽喉腫痛,小兒熱瘡痱子。
連翹
表現(xiàn):苦,微寒。去肺、心、小腸經(jīng)絡(luò)。
功效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(jié),祛風清熱。
應(yīng)用:
1.癰、腫、瘡、瘰疬、痰核。
2.外感風熱,溫病發(fā)作。
3.熱水澡,澀痛。
一個函數(shù)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,消腫,燥濕。
用法用量:煎服,6~9g。煎劑易致嘔吐,故多作丸、散、片劑。外用適量。
使用注意:不宜多服久服;脾胃虛寒者不宜用。
大青葉
性能:苦,寒。歸心、胃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消斑。
應(yīng)用:
1.熱入營血,溫毒發(fā)斑。
2.喉痹口瘡,痄腮丹毒。
板藍根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,利咽 。
主治病證:
1.外感發(fā)熱,溫病初起,咽喉腫痛。
2.溫毒發(fā)斑,痄腮,丹毒,癰腫瘡毒。
青黛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消斑,清肝瀉火,定驚 。
主治病證:
1.溫毒發(fā)斑,血熱吐衄。
2.咽痛口瘡,火毒瘡瘍。
3.咳嗽胸痛,痰中帶血。
4.暑熱驚癇,驚風抽搐。
用法用量:本品難溶于水,一般作散劑沖服,或入丸劑服用。外用適量。
貫眾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,殺蟲。
主治病證:
1.風熱感冒,溫毒發(fā)斑。
2.血熱出血。尤善治崩漏下血。
3.蟲疾。
4.燒燙傷及婦人帶下等。
用法用量:殺蟲及清熱解毒宜生用,止血宜炒炭用。外用適量。
使用注意:小毒,用量不宜過大。
蒲公英
功效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(jié),利濕通淋。
應(yīng)用:2012
1.癰腫療毒,乳癰內(nèi)癰。為治療乳癰之要藥 。
2.熱淋澀痛,濕熱黃疸。2013
3.肝火上炎,目赤腫痛。
紫花地丁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。
主治病證:
1.疔瘡腫毒,乳癰腸癰。
2.毒蛇咬傷:兼可解蛇毒,治療毒蛇咬傷。
3.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外感熱病。
野菊花
功效:清熱解毒。
主治病證:
1.癰疽疔癤,咽喉腫痛。治外科疔癰之良藥。
2.目赤腫痛,頭痛眩暈。
3.濕疹、濕瘡、風疹癢痛等。
用法用量:煎服,10~15g。外用適量。
土茯苓
功效:解毒,除濕,通利關(guān)節(jié) 。
主治病證:
1.楊梅毒瘡,肢體拘攣。
2.淋濁帶下,濕疹瘙癢。
3.癰腫瘡毒。
魚腥草
性能:辛,微寒。歸肺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解毒,消癰排膿,利尿通淋。
應(yīng)用:
1.肺癰吐膿,肺熱咳嗽。
2.熱毒瘡毒。
3.濕熱淋證。
4.濕熱瀉痢。
使用注意:本品含揮發(fā)油,不宜久煎。虛寒證及陰性瘡瘍忌服。
敗醬草
功效:清熱解毒,消癰排膿,祛瘀止痛 。2013
主治病證:
1.腸癰肺癰,癰腫瘡毒。
2.產(chǎn)后瘀阻腹痛。
3.肝熱目赤腫痛及赤白痢疾。
大血藤
功效:清熱解毒,活血,祛風,止痛。
主治病證:
1.腸癰腹痛,熱毒瘡瘍。
2.跌打損傷,經(jīng)閉痛經(jīng)。
3.風濕痹痛。
射干
性能:苦,寒。歸肺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解毒,消痰利咽。2012
應(yīng)用:1.咽喉腫痛;2.痰盛咳喘。
山豆根
功效:清熱解毒,利咽消腫。
主治病證:咽喉腫痛;牙齦腫痛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~6g。外用適量。
使用注意:本品有毒,過量服用易引起嘔吐、腹瀉、胸悶、心悸等,故用量不宜過大。脾胃虛寒者慎用。
馬勃
功效:清熱解毒,利咽,止血。
白頭翁
性能:苦,寒。歸胃、大腸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止痢。2012
應(yīng)用:
1.熱毒血痢。
2.瘡癰腫毒。
3.陰癢帶下、血熱出血及溫瘧發(fā)熱煩躁。
馬齒莧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,止痢。
主治病證:
1.熱毒血痢。
2.熱毒瘡瘍。
3.崩漏,便血。
4.濕熱淋證、帶下。
鴉膽子
功效:清熱解毒,止痢,截瘧,腐蝕贅疣 。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,0.5~2g,以干龍眼肉包裹或裝入膠囊包裹吞服,亦可壓去油制成丸劑、片劑服,不宜入煎劑。外用適量。
使用注意:胃腸道及肝腎均有損害。
白花蛇舌草
功效:清熱解毒,利濕通淋。
主治病證:
1.癰腫瘡毒,咽喉腫痛,毒蛇咬傷,各種癌癥 。
2.熱淋澀痛:有清熱利濕通淋之效。
3.濕熱黃疸:既能清熱又兼利濕。
熊膽
功效:清熱解毒,息風止痙,清肝明目。
用法用量:本品有腥苦味,口服易引起嘔吐,故宜用膠囊劑。外用適量,調(diào)涂患處。
山慈菇
功效: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(jié)。
使用注意:正虛體弱者慎用。
漏蘆
功效: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(jié),通經(jīng)下乳,舒筋通脈。
使用注意:氣虛、瘡瘍平榻者及孕婦忌服。
金銀花與連翹,大青葉、板藍根與青黛等相似藥物功效、主治病證的共同點與不同點。
金銀花疏散風熱之力較強,涼血止痢,治熱毒血痢。連翹清心解毒之力強,消癰散結(jié),為“瘡家圣藥”,治瘰疬痰核。
清熱涼血藥
生地黃
功效:清熱涼血,養(yǎng)陰生津。2013
應(yīng)用:
1.熱入營血,舌絳煩渴,斑疹吐衄。
2.陰虛內(nèi)熱,骨蒸勞熱。
3.津傷口渴,內(nèi)熱消渴,腸燥便秘。
使用注意:脾虛濕滯,腹?jié)M便溏者不宜使用。
玄參
性能:甘、苦、咸,微寒。歸肺、胃、腎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涼血,瀉火解毒,滋陰。2013
應(yīng)用:
1.溫邪入營,內(nèi)陷心包,溫毒發(fā)斑。
2.熱病傷陰,津傷便秘,骨蒸勞嗽。
3.目赤咽痛,瘰疬,白喉,癰腫瘡毒。
使用注意:脾胃虛寒,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。反藜蘆。
牡丹皮
性能:苦、辛,微寒。歸心、肝、腎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涼血,活血祛瘀。
應(yīng)用:
1.溫毒發(fā)斑,血熱吐衄。
2.溫病傷陰,陰虛發(fā)熱,夜熱早涼,無汗骨蒸 。2012
3.血滯經(jīng)閉、痛經(jīng)、跌打傷痛。
使用注意:血虛有寒、月經(jīng)過多及孕婦不宜使用。
赤芍
性能:苦,微寒。歸肝經(jīng)。
功效:清熱涼血,散瘀止痛 。
應(yīng)用:
1.溫毒發(fā)斑,血熱吐衄。
2.目赤腫痛,癰腫瘡瘍。
3.肝郁脅痛,經(jīng)閉痛經(jīng),癥瘕腹痛,跌打損傷。
使用注意:血寒經(jīng)閉不宜使用。反藜蘆。
紫草
功效:清熱涼血,活血,解毒透疹 。
主治病證:
1.溫病血熱毒盛,斑疹紫黑,麻疹不透。
2.瘡瘍,濕疹,水火燙傷。
使用注意:本品性寒而滑利,脾虛便溏者忌服。
水牛角
功效:清熱涼血,解毒,定驚 。
主治病證:
1.溫病高熱,神昏譫語,驚風,癲狂。能清熱涼血,瀉火解毒定驚。
2.血熱妄行斑疹、吐衄。有清熱涼血之功。
3.癰腫瘡瘍,咽喉腫痛。
用法用量:宜先煎3小時以上。水牛角濃縮粉沖服。
生地黃與玄參、牡丹皮與赤芍等相似藥物性能功效、主治病證的共同點與不同點。
玄參瀉火解毒力強,治咽喉瘡癰。生地黃清熱涼血作用較強,血熱出血、內(nèi)熱消渴多用。
牡丹皮味辛,能清透陰分伏熱,治溫熱病后期,邪伏陰分,夜熱早涼及腸癰腹痛等證。赤芍苦泄,散瘀止痛力強,能瀉肝火,治肝熱目赤。
清虛熱藥
青蒿
性能:苦、辛,寒。歸肝、膽經(jīng)。
功效:清透虛熱,涼血除蒸,解暑,截瘧 。2013
應(yīng)用:1.溫邪傷陰,夜熱早涼。
2.陰虛發(fā)熱,勞熱骨蒸。
3.暑熱外感,發(fā)熱口渴。
4.瘧疾寒熱。
用法:煎服,不宜久煎 ;或鮮用。
使用注意:脾胃虛弱,腸滑泄瀉者忌服。
地骨皮
性能:甘,寒。歸肺、肝、腎經(jīng)。
功效:涼血除蒸,清肺降火,生津止渴。2013
應(yīng)用:
1.陰虛發(fā)熱,盜汗骨蒸 。
2.肺熱咳嗽 。
3.血熱出血證。
4.內(nèi)熱消渴 。
使用注意:外感風寒發(fā)熱及脾虛便溏者不宜用。
白薇
功效:清熱涼血,利尿通淋,解毒療瘡。
主治病證:
1.陰虛發(fā)熱,產(chǎn)后虛熱。
2.熱淋,血淋。
3.瘡癰腫毒,毒蛇咬傷,咽喉腫痛。
4.陰虛外感。
銀柴胡
功效:清虛熱,除疳熱。
主治病證:
1.陰虛發(fā)熱。為退虛熱、除骨蒸之常用藥 。
2.疳積發(fā)熱。
胡黃連
功效:退虛熱,除疳熱,清濕熱。
主治病證:
1.骨蒸潮熱。有退虛熱,除骨蒸,涼血清熱之功。
2.小兒疳熱。既能除小兒疳熱,又能清退虛熱。
3.濕熱瀉痢。能清熱燥濕,尤善除胃腸濕熱,為治濕熱瀉痢之良藥。
4.痔瘡腫痛、痔漏成管。能清大腸濕火蘊結(jié)。
牡丹皮與地骨皮、黃連與胡黃連等相似藥物功效、主治病證的共同點與不同點。
丹皮長于清熱涼血,治營血分證,活血化瘀,瘀血、腸癰、瘡瘍。善“治無汗骨蒸”之陰虛內(nèi)熱證。地骨皮長于清虛熱,治虛熱證,清泄肺熱,治肺熱咳嗽、消渴證。善“治有汗骨蒸”之陰虛內(nèi)熱證。
黃連為毛茛科植物的根莖,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力強,長于清心、胃之火,治多種熱毒證及心、胃火證等。胡黃連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,長于退虛熱,除疳熱,治陰虛發(fā)熱及小兒疳積證。附歌訣青蒿截瘧解暑不久煎,白薇利尿通淋解毒療瘡先。
以上是關(guān)于2020中醫(yī)中藥檢測中心:清熱醫(yī)藥-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的介紹,更多關(guān)于2020中醫(yī)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復(fù)習和資料,詳情關(guān)注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中醫(yī)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考試欄目!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(nèi)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如涉及侵權(quán)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12.3MB 下載數(shù)2365 下載
10.3MB 下載數(shù)3652 下載
9.65MB 下載數(shù)2659 下載
請掃碼進入刷題模式
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(guān)模式
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