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臨床特點;
1.潛伏期短,一般24小時左右。最長時間不超過3天。該病毒可在實驗室接種后18~36小時內從眼睛中分離出來。
2.睡眠癥狀是急性的,開始可以是雙眼或單眼,但很快會累及雙眼。發(fā)病后出現嚴重異物感、眼痛、畏光、流淚。分泌物起初是漿液性的,后來變成粘液性纖維素。病毒一般在1~2天發(fā)展到高峰,3~4天后逐漸下降,7~10天后恢復正常。少數病例有頭痛、發(fā)熱、鼻塞、咽喉痛等癥狀。
3.他的癥狀包括眼瞼腫脹、結膜下出血、多發(fā)性角膜上皮脫落、點狀上皮下浸潤、結膜充血、水腫、結膜濾泡和耳前淋巴結腫脹。
(1)眼瞼腫脹的嚴重程度不同,所有患者均可出現。它的腫脹是水腫,沒有紅色的疼痛,通常在幾天內消退。
結膜表現
1)結膜下出血發(fā)生率在70%以上,故稱“急性出血性結膜炎”。毛發(fā)位于顳區(qū)上方,出血多為點狀或片狀,顏色鮮紅。嚴重者可影響整個結膜下出血,與外傷性結膜下出血非常相似。出血一般發(fā)生在1~2天內,一周左右即可自行吸收,嚴重者一個月才能吸收。臨床上根據是否有結膜下出血可分為兩種類型:出血型多見于年輕患者;水腫型見于老年患者。
2)卵泡的形成少于EKC。前期由于瞼結膜水腫不明顯,3~4天后,發(fā)現穹窿結膜內小卵泡較多。
角膜表現
1)多發(fā)性膜上皮剝脫發(fā)生率高。角膜上皮發(fā)病3小時后,可出現針狀的多發(fā)性上皮剝脫,呈散在或條狀、片狀排列,是引起眼部疼痛和異物感的主要原因。3~4天后可自行消失,少數持續(xù)2周以上。
2)30%的患者結膜炎消退后出現點狀上皮下浸潤。通常只有少數浸潤點,多在角膜中央,只有裂隙燈才能發(fā)現。多數在1~4周后消失。一般不會造成視力障礙。皮質類固醇可以在幾天內消失。
大多數有其他癥狀的病例,可能有耳前和頜下區(qū)淋巴結腫大和壓痛。隨著結膜炎的消退,癥狀消失了。極少數病例仍可出現虹膜炎的改變。
神經系統(tǒng)臨床并發(fā)癥少見。目前印度只有35例,塞內加爾8例,臺灣省33例,上海10例。根據沈野綜合文獻,并發(fā)癥有以下特點:多發(fā)生于成年男性;2常發(fā)生在結膜炎后2~3周;前驅癥狀包括發(fā)熱、倦怠、頭痛和感冒樣癥狀。開始時表現為神經根刺激癥狀和劇烈肌無力,幾天后表現為運動性癱瘓;癱瘓為弛緩性,主要累及下肢;注意者可引起肌肉萎縮,輕中度者可恢復正常。雖然上述神經系統(tǒng)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率很低,但很嚴重,會留下性癱瘓,值得警惕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,如涉及侵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8.54MB 下載數8569 下載
7.36MB 下載數6598 下載
7.98 下載數5698 下載
請掃碼進入刷題模式
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
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