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小昭帶大家來長知識,看看什么是考研失信名單。

近期有小伙伴詢問:上了“考研失信名單”,對我有什么影響嗎?

首先,來區(qū)別幾個概念。所謂的考研失信名單,并不是我們常說的“失信被執(zhí)行人”名單,只是該院校對你的單方面“拉黑”而已,并不影響你報名其他院校,更不會影響的你的征信。

But!如果你是因為作弊,被拉入失信名單,那很有可能會影響的你的征信。2019年有先例: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《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規(guī)定(草案)》,將進一步落實公共信用信息管理,其中考試作弊和高鐵霸座都將納入失信信息。

所以小昭說句題外話,考試還是要靠自己的真本事,不要耍小聰明,歪門邪道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你無法承擔的。

回歸正題,為什么院校會把你拉入失信名單呢?我們先來看幾張圖:

前幾天,網上流傳了一份某高校的考研版“失信名單”:對失信者的失信行為通告考生原院校和單位!

無獨有偶,湖南工業(yè)大學也在上個月官宣:“回復確認參加我校復試而失信不參加復試者,列入失信人員名單,取消該生所有調劑、復試、擬錄取資格?!?/p>

小昭總結了一下, 上了“失信名單”的一般是兩種同學:

①確認參加復試但沒去的同學;

②已被錄取但“錄而不讀”的同學

所以,如果你有如下情況:

①一志愿錄取了但沒有去,通過其他調劑上岸;

②收到調劑擬錄取拒絕了,想要二戰(zhàn);

③想考專碩發(fā)現(xiàn)考的是學碩,不想去上……等等

拿定主意后只要通過正常途徑,跟目標院校協(xié)商一致,簽訂自愿放棄協(xié)議書等書面材料,或發(fā)郵件和打電話等形式正式通知學校,就不會影響之后的考試和報考。

但是上了“失信名單”終究還是一件糟心事兒。今年有很多學校4月才開始復試,讓學生一直等待就算了,不等還給拉入失信名單,這真的合理嗎?難道真的像一些伙伴說的那樣:“學??梢责B(yǎng)魚,考生必須專一”嗎?

關于“失信名單”,有伙伴認為這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;

也有人認為,名額屬于學生自己,學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;

有伙伴則強調,有時并非學生不想復試,信息反饋機制還應該完善。

小昭想說,其實考生的“失信”,原因各有不同?;蛘吖ぷ?、或者不滿意調劑結果、或者考公出國……考研本就是雙向選擇,如果硬要把這種“選擇”當成“失信”,還要通知原院校,真的合理嗎?

另外,有些學校有臨時縮招、臨時不接受調劑、大范圍養(yǎng)魚的“奇葩操作”,這樣有沒有同樣的一份“失信名單”呢?

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考生會“惡意”失信于學校,寒窗苦讀,不可能只為了報復學校,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加強溝通,而不是在沒有法律和制度支撐的前提下,就用“失信"去單方面制裁考生,這是不合理的,這頂帽子太大了。

希望院方能尊重每一位考生的權利,畢竟接受復試不參加或者錄取不報道的情況還是少數(shù),不能因為少數(shù)的現(xiàn)象,就用”失信"來約束大部分考生。

比較簡單的辦法,在招生簡章中明確規(guī)定一下,從第一步報考,就讓考生死心塌地,我“愛”上你了,就絕不動搖。千萬不可朝令夕改,那考生肯定要根據現(xiàn)實情況有所變動。就比如今年一志愿復試晚,調劑系統(tǒng)開的早,到底要不要參加調劑?

這是同一個道理,部分院校明確規(guī)定:參加調劑等同于放棄一志愿。那報考該校一志愿的考生自然清楚該怎么做,還談何”失信“?一言以蔽之,只要溝通到位,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,如涉及侵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