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概述腹瀉的概念和起源
1.腹瀉概念腹瀉是一種排便次數(shù)增多、糞便疏松或顆粒不合時宜,甚至像水樣的疾病。古代大便稀的人叫腹瀉,大便清如水、大便急的人叫腹瀉?,F(xiàn)在臨床上一般稱為腹瀉。
2.腹瀉的起源這種病較早記載于《內經》、《素問氣交變大論》年,名為“氣骨”、“邪邪”、“邪邪”。腹瀉和痢疾統(tǒng)稱為低效益。《金匱要略》提出利益分享原則治療腹瀉。《景岳全書》提出長期患腹瀉,“陽明胃土空,厥陰肝風振”,以甘養(yǎng)胃,以酸制肝,創(chuàng)一種解土之法。
二、李忠子在《臨證指南醫(yī)案》中提出的治療腹瀉的九法:輕滲、升、爽、舒、甘、緩、收酸、脾燥、溫腎、澀。
病因和發(fā)病機理
1.腹瀉常見病因:食物損傷、情緒障礙、病后體質虛弱、稟賦不足。外因:外感寒、濕、熱,其中濕最為常見。
2.腹瀉與脾虛濕盛的關系是本病發(fā)病的關鍵。脾虛濕困者多為急性腹瀉(突發(fā)性腹瀉);慢性腹瀉(慢性腹瀉)常見于脾虛濕阻患者。
3.腹瀉的病機特點及轉化腹瀉的病位在腸,脾是關鍵,與肝、腎關系密切?;静C為脾胃受損,濕困脾土,腸功能障礙。病理因素離不開濕。
類證1的診斷與鑒別。
腹瀉診斷要點
1.診斷的主要依據(jù)是大便質量疏松,或者大便像水樣,或者大便次數(shù)增多,三次、五次甚至十次以上。
2.腹脹腹痛腸鳴厭食。
3.發(fā)病急或緩,腹瀉患者常有暴食或誤食不潔物史。拖延時間長,發(fā)生頻率高的,往往是外感邪、飲食、情緒等因素誘發(fā)的。
區(qū)分腹瀉和痢疾。兩者都是大便次數(shù)增多,大便稀的癥狀。腹瀉的特點是大便次數(shù)增多,大便稀,甚至水樣便,或全粒衰竭。大便沒有膿血、尿急和體重或腹痛。痢疾的特點是腹痛,胃部劇烈疼痛,血呈紅白膿性。
腹瀉和霍亂的鑒別霍亂是一種嘔吐和腹瀉同時發(fā)生的疾病綜合征。發(fā)病特點是發(fā)病快、變化快、病情危險。發(fā)病時突然腹痛,隨后嘔吐腹瀉。嘔吐物為未消化食物,氣味酸辣;腹瀉多為黃糞,如稻草,常伴有惡寒發(fā)熱。嘔吐腹瀉后,部分患者失去體液,體重迅速下降,或出現(xiàn)肌腱旋轉,腹部絞痛。嚴重的嘔吐、腹瀉可導致面色蒼白、眼窩凹陷、出汗、四肢冰冷等。
三、辨證論治
1.腹瀉辨證要點:腹瀉應分虛實、寒熱、慢性腹瀉與脾虛、肝郁腎虛。
2.泄瀉的基本治療原則泄瀉的治療原則是運脾祛濕。急性腹瀉主要表現(xiàn)為濕盛,再用于祛濕,并輔以利潤分享。突發(fā)腹瀉不能突然補充,以免關門留在后面;長期腹瀉離不開利,以免搶其陰液。
3.寒濕過多、濕熱傷中、胃脘積滯、肝氣乘脾等證型的主要癥狀、治療方法及方藥。
4.寒濕過多的主要癥狀:腹瀉清晰稀疏,甚至像水樣,食物不太悶,腹痛和
5.常用藥:神曲、山楂、萊菔子、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連翹、谷芽、麥芽。
肝氣占脾證主要癥狀:已知胸脅脹滿悶,噯氣少食。每次因為抑郁或情緒緊張而生氣,就會腹痛腹瀉,肚里打雷,發(fā)作通靈疼痛,憤怒頻繁,舌淡紅,脈弦。治療:抑肝健脾。代表:同協(xié)方耀修改。常用藥:白芍、白術、陳皮、防風。
四、脾胃虛弱、腎陽虛等主要癥狀、治療方法及處方。
脾胃虛弱的主要癥狀:時有腹瀉,時間長且反復,食量少,食后悶,食后稍油膩,大便次數(shù)明顯增多,面色蠟黃,精神疲倦,舌淡,苔白,脈弱。治療:健脾益氣,祛濕止瀉。代表:沈凌白術散。常用藥物: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甘草、砂仁、陳皮、桔梗、扁豆、山藥、蓮子肉、薏苡仁。
腎陽虛證主要癥狀:黎明明以前,肚臍、腹部疼痛,腸鳴時腹瀉,腹瀉后平和,四肢冰冷,腰膝酸軟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治療:溫腎健脾,固澀止瀉。代表:加味申思丸。常用藥物:補骨脂、肉豆蔻、吳茱萸、五味子。
治療胃脘痛、脾胃虛弱等證型的加減變化。對于胃脘痛,如果食積重,腹脹滿,可以根據(jù)情況,按照“一般原因”的原則,使用枳實導滯丸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涉及侵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12.3MB 下載數(shù)2365 下載
10.3MB 下載數(shù)3652 下載
9.65MB 下載數(shù)2659 下載
請掃碼進入刷題模式
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
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