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中醫(yī)考試正在進行緊張的復習。為了幫助參加21年中醫(yī)婦科復習的考生順利復習,小編收集整理了2019中醫(yī)婦科學復習:第9單元-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
第九單元妊娠疾病
妊娠毒血癥
妊娠毒血癥
一.概述
八、胎兒萎頓不長(助手不驗)
第二,懷孕的惡
九、孩子吃飽了(助理不考)
三、孕期腹痛
X.兒童腫脹
第四,宮外孕(助手不化驗)
十一、頭暈(助理不考)
第五,漏胎、胎動不安
十二、子癇(助手不做檢查)
第六,流產(chǎn),流產(chǎn)(助手不化驗)
十三.懷孕期間泌尿系統(tǒng)絞窄
七、滑動輪胎
十四、妊娠尿不通(助手不化驗)
概述
總結(jié)
1.妊娠疾病的定義
2.妊娠疾病的范圍
3.妊娠疾病的診斷
4.妊娠疾病的發(fā)病機制
5.妊娠疾病的治療原則
6.孕期用藥注意事項
妊娠疾病的定義
懷孕期間,發(fā)生與妊娠有關(guān)的疾病,稱為“妊娠病”。
妊娠疾病范圍
包括頑固性妊娠、孕期腹痛、宮外孕、漏胎、胎動不安、流產(chǎn)、流產(chǎn)、胎滑、胎兒長時間萎頓、死胎持續(xù)、脹滿、腫脹、昏厥、子癇、咳嗽、孕期尿淋、孕期排尿困難、孕期瘙癢、孕期貧血、難產(chǎn)等。
妊娠疾病的診斷
首先要明確懷孕的診斷。根據(jù)絕經(jīng)史、早期妊娠反應、脈滑等臨床表現(xiàn),結(jié)合輔助檢查,如孕檢、基礎(chǔ)體溫、b超等。如果需要防流產(chǎn),可以暫時不做婦科檢查。如病情需要,應適時進行婦科檢查,以確診。并注意與刺激月經(jīng)、閉經(jīng)、嘔吐的鑒別。在妊娠疾病的診斷中,自始至終要注意胎兒死胎和死胎的區(qū)別,要注意胎兒發(fā)育和母體健康,必要時排除致畸性。
妊娠疾病的發(fā)病機制
外感六邪與情志內(nèi)傷
內(nèi)外因素的結(jié)合,影響臟腑、氣血、沖動和責任,
仆倒、閃倒、軀體虛弱、子宮、靜脈、絡脈、胎兒導致妊娠疾病的發(fā)生
陰陽氣血虛實
妊娠疾病的治療原則
在胎兒正常與否的前提下。如果胎兒正常,宜同時治療疾病和防止流產(chǎn)。安胎的方法主要是補腎健脾,調(diào)理氣血。如果胎兒不正確,流產(chǎn)難留,或胎兒不能死亡,或孕婦患病不宜繼續(xù)妊娠,宜盡早分娩,以利母親。
孕期用藥注意事項
所有有毒藥物,如陡降、滑利、化瘀、破血、消氣、散氣等,都應慎用或禁用。如果病情確實需要,也可以適當選擇,但要嚴格控制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,以免損傷胎兒。
妊娠梗阻
妊娠梗阻
1.懷孕阻礙的定義
2.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3.鑒別診斷
4.辨證論治
5.調(diào)整
妊娠梗阻的定義
妊娠早期吃東西后惡心、嘔吐、頭暈、倦怠甚至嘔吐,稱為“邪阻”。
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邪阻發(fā)生的主要病機是脈中氣上逆,胃失衰。常見的臨床疾病是由于脾胃虛弱,肝胃不和,可繼發(fā)于氣陰兩虛引起的嚴重梗阻。
鑒別診斷
本病應與葡萄胎、妊娠合并急性胃腸炎、妊娠期癰等鑒別。
辨證論治
1.脾胃
這種疾病的發(fā)生往往與精神因素有關(guān)?;颊咭3謽酚^愉快的心情,解除后顧之憂,避免精神刺激。在生活中,要準備飲食,飲食要清淡易消化,忌食肥膩、甜辣的產(chǎn)品,鼓勵進食,少吃一點飯,吃少量慢啜藥,以獲得其藥力。
患者,女,26歲,已婚。絕經(jīng)后兩個月,尿妊娠試驗陽性。惡心嘔吐10天,加重3天,飯后立即嘔吐,口淡,一直嘔吐流涎,疲倦困倦,舌淡苔白,脈緩滑。綜合癥是
A.脾胃虛弱
B.痰濕壅盛
C.肝胃不和
D.肝脾不和
E.氣傷和陰傷
[正確答案] a
妊娠腹痛
妊娠腹痛
1.懷孕期間腹痛的定義
2.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3.鑒別診斷
4.辨證論治
懷孕期間腹痛的定義
懷孕期間,因細胞靜脈阻塞或營養(yǎng)不良而出現(xiàn)下腹痛的患者稱為“孕期腹痛”,也稱“細胞梗阻”。
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虛弱綜合征
身體虛弱,血聚滋養(yǎng)胎兒血脈失養(yǎng)——,身體因血虛而陽虛血脈不通3354,血寒。
真實的證據(jù)
憂郁,血養(yǎng)胎肝血不足,肝氣郁結(jié),細胞脈氣滯——,氣滯血瘀郁結(jié),阻滯細胞脈血寒——。
鑒別診斷
本病應與宮外孕、胎動不安、孕期卵巢囊腫蒂扭轉(zhuǎn)、孕期癰腫等鑒別。
辨證論治
1.血虛綜合癥
主要癥狀:懷孕后小腹疼痛,按此減輕疼痛;面色蠟黃,頭暈目眩,或心悸失眠;舌淡,苔薄白,脈細滑。
治療:養(yǎng)血安胎,止痛。
處方:當歸芍藥散加何首烏、桑寄生。
2.氣滯證
主要證候:孕后胸脅腹痛,或少腹痛;情緒低落、打嗝或易怒;包衣薄黃,脈弦滑。
治療:疏肝解郁,養(yǎng)血安胎。
藥方:逍遙散。
3.虛寒綜合癥
主要癥狀:妊娠后小腹冷痛,持續(xù),溫熱,壓痛;天然膚色
白,形寒肢冷,大便少稀;舌質(zhì)淡,苔白滑,脈沉滑。
治療:暖宮止痛,養(yǎng)血安胎。
處方:椒艾湯加巴戟天、杜仲、補骨脂。
4.血瘀證
主要證候:妊娠后小腹常感隱痛不適,或刺痛,痛處不移;或素有癥瘕;舌暗有瘀點,脈弦滑。
治法:養(yǎng)血活血,補腎安胎。
方藥: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。
某女,孕3個月,小腹脹痛,連及胸脅,急躁易怒,舌苔薄黃,脈弦滑。應屬于
A.血虛妊娠腹痛
B.虛寒妊娠腹痛
C.脾虛妊娠腹痛
D.腎虛妊娠腹痛
E.氣滯妊娠腹痛
【正確答案】E
異位妊娠
異位妊娠
1.異位妊娠的定義
★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診斷與鑒別診斷
★★★
4.臨床表現(xiàn)
★★
5.急癥處理及手術(shù)適應證
★★
6.辨證論治
★★★
7.預防與調(diào)護
★
異位妊娠的定義
凡孕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發(fā)育,稱為“異位妊娠”,以輸卵管妊娠為zui常見,約占90%~95%,可造成急性腹腔內(nèi)出血,是婦產(chǎn)科常見急腹癥之一,俗稱“宮外孕”。
但兩者含義稍有不同,異位妊娠包括輸卵管妊娠、卵巢妊娠、腹腔妊娠、闊韌帶妊娠、宮頸妊娠及子宮殘角妊娠;宮外孕則僅指子宮以外的妊娠,不包括宮頸妊娠和子宮殘角妊娠。
病因病機
異位妊娠的發(fā)病機理與少腹宿有瘀滯,沖任不暢,或先天腎氣不足等有關(guān)。由于孕卵未能移行胞宮,在輸卵管內(nèi)發(fā)育,以致脹破脈絡,陰血內(nèi)溢于少腹,發(fā)生血瘀、血虛、厥脫等一系列證候。
異位妊娠的診斷與鑒別診斷
根據(jù)病史,臨床表現(xiàn)有停經(jīng)、陰道不規(guī)則出血、腹痛及相關(guān)體征,婦科檢查、尿妊娠試驗、B超、后穹隆穿刺可明確診斷。本病應與妊娠腹痛、胎動不安、黃體破裂、急性闌尾炎、急性盆腔炎、卵巢囊腫蒂扭轉(zhuǎn)等相鑒別。
異位妊娠的臨床表現(xiàn)
多有停經(jīng)史及早孕反應,未破損型多無明顯腹痛,或僅有下腹一側(cè)隱痛,已破損型可有腹痛、陰道不規(guī)則出血、暈厥與休克等表現(xiàn),當輸卵管破裂時患者突感下腹一側(cè)撕裂樣劇痛,可波及下腹或全腹,有的還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。
急癥處理及手術(shù)適應證
1.急癥處理
(1)患者平臥,立即監(jiān)測生命體征,觀察患者神志。
(2)急查血常規(guī)、血型及交叉配血,備血,必要時輸血。
(3)立即給予輸氧、補液。可用麗參注射液1Oml配50%葡萄糖液20ml靜推,或配5%葡萄糖液500ml靜滴。
(4)有條件者可同時服用參附湯回陽救逆,或服生脈散合宮外孕Ⅰ號方以益氣固脫、活血化瘀。
(5)若腹腔出血過多,或經(jīng)以上處理休克仍不能糾正者,應立即手術(shù)治療。
2.手術(shù)適應證
(1)停經(jīng)時間長,疑為輸卵管間質(zhì)部或殘角子宮妊娠者。
(2)休克嚴重,內(nèi)出血量多或持續(xù)出血,雖經(jīng)搶救而不易控制者。
(3)妊娠試驗持續(xù)陽性,包塊繼續(xù)長大,殺胚藥無效者。
(4)愿意同時施行絕育術(shù)者。
辨證論治
本病辨證治療的重點是隨著病情的發(fā)展,動態(tài)觀察治療,并在有輸血、輸液及手術(shù)準備的條件下進行服藥。
1.未破損期 指輸卵管妊娠尚未破損者。
主要證候:停經(jīng)后可有早孕反應,或下腹一側(cè)有隱痛,雙合診可觸及一側(cè)附件有軟性包塊,有壓痛,尿妊娠試驗為陽性,脈弦滑。
治法:活血化瘀,消癥殺胚。
方藥:宮外孕Ⅱ號方(山西醫(yī)學院附屬第一醫(yī)院)加蜈蚣、全蝎、紫草。
2.已破損期 指輸卵管妊娠流產(chǎn)或破裂者。臨床有休克型、不穩(wěn)定型及包塊型。
(1)休克型
主要證候:突發(fā)下腹劇痛,面色蒼白,四肢厥逆,或冷汗淋漓,惡心嘔吐,血壓下降或不穩(wěn)定,有時煩躁不安,脈微欲絕或細數(shù)無力,并有腹部及婦科檢查的體征。
治法:益氣固脫,活血祛瘀。
方藥:生脈散合宮外孕Ⅰ號方。
(2)不穩(wěn)定型
主要證候:腹痛拒按,腹部有壓痛及反跳痛,但逐漸減輕,可觸及界線不清的包塊,兼有少量陰道流血,血壓平穩(wěn),脈細緩。
治法:活血祛瘀,佐以益氣。
方藥:宮外孕Ⅰ號方。
(3)包塊型
主要證候:腹腔血腫包塊形成,腹痛逐漸減輕,可有下腹墜脹或便意感,陰道出血逐漸停止,脈細澀。
治法:活血祛瘀消癥。
方藥:宮外孕Ⅱ號方。
異位妊娠的診斷要點不包括
A.有停經(jīng)史
B.高熱
C.陰道出血
D.腹痛
E.尿妊娠試驗陽性
【正確答案】B
胎漏、胎動不安
胎漏、胎動不安
1.胎漏、胎動不安的定義
★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鑒別診斷
★★
4.辨證論治
★★★
5.預防與調(diào)護
★
胎漏、胎動不安的定義
妊娠期間陰道少量出血,時出時止,或淋漓不斷,而無腰酸、腹痛、小腹下墜者,稱為“胎漏”,亦稱“胞漏”或“漏胎”。妊娠期間出現(xiàn)腰酸、腹痛、小腹下墜,或伴有少量陰道“血者,稱為“胎動不安”。本病發(fā)生在妊娠早期,類似于西醫(yī)學的先兆流產(chǎn),若發(fā)生在妊娠中、晚期,則類似于西醫(yī)學的前置胎盤。
病因病機
胎漏、胎動不安的主要病機是沖任損傷、胎元不固。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體子宮內(nèi)生長發(fā)育和成熟的過程。母體和胎兒必須互相適應,否則易發(fā)生流產(chǎn)。胎元包括胎氣、胎兒、胎盤三個方面,任何一方有問題,均可發(fā)生胎漏、胎動不安。常見病因有。腎虛、血熱、氣血虛弱、血瘀。
流產(chǎn)鑒別診斷
胎漏、胎動不安是以胚胎、胎兒存活為前提,首辨胚胎存活與否,并要與妊娠期間有陰道出血或腹痛的疾病相鑒別。此外,本病之陰道出血還要與各種原因所致的宮頸出血相鑒別,如宮頸息肉出血。
辨證論治
本病首辨胎元未殞或已殞,胎元未殞宜保,按本病辨證論治;胎元已殞則應去胎,按墮胎、小產(chǎn)處理。治療大法以補腎安胎為主,并根據(jù)不同的證型分別采用補。腎健脾、清熱涼血、益氣養(yǎng)血或化瘀固沖法。
1.腎虛證
主要證候:妊娠期陰道少量下血,色淡黯,腰酸、腹痛、下墜,或曾屢孕屢墮,頭暈耳鳴,夜尿多,眼眶黯黑或有面部黯斑;舌淡,苔白,脈沉細滑尺脈弱。
治法:補腎健脾,益氣安胎。
方藥:壽胎丸加黨參、白術(shù)或滋腎育胎丸。
2.血熱證
主要證候:妊娠期陰道少量出血,色深紅或鮮紅,質(zhì)稠,或腰酸,口苦咽干,心煩少寐,溲黃便結(jié);舌紅,苔黃,脈滑數(shù)。
治法:清熱涼血,養(yǎng)血安胎。
方藥:保陰煎或當歸散。
3.氣血虛弱證
主要證候:妊娠期陰道少量下血,色淡紅,質(zhì)稀薄,或小腹空墜而痛、腰酸,面色
白,心悸氣短,神疲肢倦;舌淡,苔薄白,脈細弱略滑。
治法:補氣養(yǎng)血,固腎安胎。
方藥:胎元飲。
4.血瘀證
主要證候:宿有癥積,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墜,陰道不時出血,色黯紅,或妊娠期跌仆閃挫,繼之腹痛或少量陰道出血;舌黯紅,或有瘀斑,脈弦滑或沉弦。
治法:活血化瘀,補腎安胎。
方藥: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。
某女,孕2個月,感輕度腰酸腹墜痛,陰道有少許出血2天。應診斷為
A.胞漏
B.胎漏
C.胞阻
D.墮胎
E.胎動不安
【正確答案】E
墮胎、小產(chǎn)
墮胎、小產(chǎn)
1.墮胎、小產(chǎn)、暗產(chǎn)的定義
★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鑒別診斷
★★
4.辨證論治
★★
5.預防與調(diào)護
★
墮胎、小產(chǎn)的定義
凡妊娠12周內(nèi)胚胎自然殞墮者稱“墮胎”,妊娠12~28周內(nèi)胎兒已成形而自然殞墮者稱“小產(chǎn)”或“半產(chǎn)”,分別相近于西醫(yī)學的早期流產(chǎn)和晚期流產(chǎn)。
病因病機
發(fā)病機理主要是沖任損傷,胎結(jié)不實,胎元不固,而致胚胎、胎兒自然殞墮離宮而下,多由胎漏、胎動不安發(fā)展而來。常見病因有腎氣虛弱、氣血不足、熱病傷胎和跌仆傷胎。
鑒別診斷
本病診斷的關(guān)鍵是妊娠物是否完全墮出或產(chǎn)出,需與異位妊娠、葡萄胎相鑒別,經(jīng)婦科檢查、B超、后穹隆穿刺多可區(qū)分。
辨證論治
本病的治療原則以下胎益母為主,若胎墮完全者應按產(chǎn)后處理,宜調(diào)養(yǎng)氣血為主。
1.胎墮難留證
主要證候:妊娠早期,陰道流血逐漸增多,色紅有塊,小腹墜脹疼痛,或妊娠中晚期,小腹疼痛,陣陣緊逼,會陰逼脹下墜,或有羊水溢出,繼而陰道下血量多,或伴心悸氣短,面色蒼白,頭暈目眩;舌質(zhì)正?;蜃削?,舌邊尖有瘀點,脈滑或澀。
治法:祛瘀下胎。
方藥:脫花煎或生化湯加益母草。
2.胎墮不全證
主要證候:胎殞之后,尚有部分組織殘留于子宮,陰道流血不止,甚至出血如崩,腹痛陣陣緊逼;舌淡紅,苔薄白,脈沉細無力。
治法:活血化瘀,佐以益氣。
方藥:脫花煎加人參、益母草、炒蒲黃。
滑胎
滑胎
1.滑胎的定義
★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診斷
★★
4.辨證論治
★★★
5.預防與調(diào)護
★
滑胎的定義
凡墮胎或小產(chǎn)連續(xù)發(fā)生3次或3次以上者,稱為“滑胎”,亦稱“數(shù)墮胎”、“屢孕屢墮”。
病因病機
主要機理:母體沖任損傷;胎元不健。
胞脈者系于腎。沖任二脈皆起于胞中。胎兒居于母體之內(nèi),全賴母體腎以系之,氣以載之,血以養(yǎng)之,沖任以固之。
病因主要有:腎虛、氣血虛弱、血瘀。
腎虛又分為腎氣不足、腎陽虧虛、腎精虧虛。
脾腎兩虛——沖任失固
氣血虛弱——沖任失養(yǎng),不能攝養(yǎng)胎元→屢孕屢墮
血瘀——損傷沖任,氣血失和,胎元失養(yǎng)
診斷
1.病史 墮胎、小產(chǎn)連續(xù)發(fā)生3次或3次以上者,稱為滑胎。診斷時注意其連續(xù)性和自然隕墮的特點。多數(shù)滑胎病人,往往發(fā)生在妊娠后的相同月份,但也有部分病人滑胎不在相同月份。
2.檢查
(1)婦科檢查 了解子宮發(fā)育,有無子宮肌瘤、子宮畸形及盆腔腫物等。
(2)實驗室檢查 查男女雙方染色體。男子因諸多因素所導致的精子數(shù)目、活動力、畸形率的異常。女方查黃體功能、胎盤內(nèi)分泌功能、ABO抗原、血清抗體效價、抗心磷脂抗體等。
(3)輔助檢查 通過B超或子宮一輸卵管造影觀察子宮形態(tài)、大小,有無畸形、官腔粘連、子宮肌瘤、盆腔腫物,宮頸內(nèi)口情況。特別是大月份小產(chǎn)者更應重視是否存在宮頸機能不全情況,若宮頸內(nèi)口達1.9cm以上者可診斷為宮頸內(nèi)口松弛。
辨證論治
本病主要以滑胎者伴隨的全身脈證作為辨證依據(jù)。根據(jù)有關(guān)檢查,排除男方因素或女方非藥物所能奏效的因素,針對原因辨證施治。治療滑胎應本著預防為主,防治結(jié)合的階段性原則。孕前宜以補腎健脾,益氣養(yǎng)血,調(diào)理沖任為主;孕后即應積極進行保胎治療,并應維持超過既往墮胎、小產(chǎn)時間2周以上,萬不可等到發(fā)生流產(chǎn)先兆以后再進行診治。對于滑胎病人應言明“預培其損”的重要性和孕后堅持用藥的必要性。
1.腎虛證
(1)腎氣不足證
主要證候:屢孕屢墮,甚或應期而墮;孕后腰酸膝軟,頭暈耳鳴,夜尿頻多,面色晦暗;舌質(zhì)淡,苔薄白,脈細滑尺脈沉弱。
治法:補腎健脾,固沖安胎。
方藥:補腎固沖丸。
(2)腎陽虧虛證
主要證候:屢孕屢墮;腰膝酸軟,甚則腰痛如折,頭暈耳鳴,畏寒肢冷,小便清長,夜尿頻多,大便溏薄;舌淡,苔薄而潤,脈沉遲或沉弱。
治法:溫補腎陽,固沖安胎。
方藥:腎氣丸去澤瀉,加菟絲子、杜仲、白術(shù)。
(3)腎精虧虛證
主要證候:屢孕屢墮;腰酸膝軟,甚或足跟痛,頭暈耳鳴,手足心熱,兩顴潮紅,大便秘結(jié);舌紅,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治法:補腎填精,固沖安胎。
方藥:育陰湯。
2.脾腎虛弱證
主要證候:屢孕屢墮;腰酸膝軟,小腹隱痛下墜,納呆便溏,頭暈耳鳴,尿頻,夜尿多,眼眶黯黑,面色晦黃,面頰部黯斑;舌淡胖色黯,脈沉細滑,尺脈弱。
治法:補腎健脾,養(yǎng)血安胎。
方藥:安奠二天湯。
3.氣血虛弱證
主要證候:屢孕屢墮;頭暈目眩,神疲乏力,面色白,心悸氣短;舌質(zhì)淡,苔薄白,脈細弱。
治法:益氣養(yǎng)血,固沖安胎。
方藥:泰山磐石散。
4.血熱證
主要證候:屢孕屢墮,孕后陰道出血,色深紅質(zhì)稠;腰酸腹痛,面赤唇紅,口干咽燥,便結(jié)尿黃,舌紅苔黃,脈弦滑數(shù)。
治法:清熱養(yǎng)血,滋腎安胎。
方藥:保陰煎合二至丸加白術(shù)。
5.血瘀證
主要證候:素有癥痼之疾,孕后屢孕屢墮;肌膚無華;舌質(zhì)紫黯或有瘀斑,脈弦滑或澀。
治法:祛瘀消癥,固沖安胎。
方藥: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。
以下可診斷為滑胎的是
A.停經(jīng)40余天,陰道下血量少,色淡,曾自然墮胎1次,脈滑
B.停經(jīng)50余天,陰道下血量少,色淡,小腹墜痛,曾自然墮胎2次,脈滑
C.停經(jīng)50余天,。陰道下血量少,色淡,曾自然墮胎3次,脈沉滑尺弱,腰痛如折
D.停經(jīng)40余天,陰道下血量少,色黯,小腹脹痛拒按,曾經(jīng)人流3次,脈沉澀
E.停經(jīng)40余天,陰道下血量少,色淡,小腹痛,脈弱
【正確答案】C
胎萎不長
胎萎不長
1.胎萎不長的定義
★
2.病因病機
★
3.辨證論治
★★★
胎萎不長的定義
妊娠4~5個月后,孕婦腹形與宮體增大明顯小于正常妊娠月份,胎兒存活而生長遲緩者,稱為“胎萎不長”。亦可稱為“妊娠胎萎燥”、“妊娠胎不長”。
病因病機
本病的主要機理是氣血不足以榮養(yǎng)其胎,而致胎兒生長遲緩。主要病因有氣血虛弱、脾腎不足、血寒宮冷。
辨證論治
本病辨證以虛證為多。本病的治療原則,當求因治本,去其所病,重在補脾腎、益氣血,使其精血充足,則胎有所養(yǎng)。
1.氣血虛弱證
主要證候:妊娠4~5個月后,腹形和宮體增大明顯小于妊娠月份,胎兒存活,面色萎黃或?白,身體羸弱,頭暈心悸,少氣懶言;舌質(zhì)淡嫩,苔少,脈稍滑細弱無力。
治法:補氣益血養(yǎng)胎。
方藥:胎元飲。
2.脾腎不足證
主要證候:妊娠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,胎兒存活,腰膝酸軟,納少便溏,或形寒畏冷,手足不溫;舌質(zhì)淡,苔白,脈沉遲。
治法:補益脾腎,養(yǎng)胎長胎。
方藥:壽胎丸合四君子湯。
3.血寒宮冷證
主要證候:妊娠腹形明顯小于妊娠月份,胎兒存活,形寒怕冷,腰腹冷痛,四肢不溫;舌淡苔白,脈沉遲滑。
治法:溫腎扶陽,養(yǎng)血育胎。
方藥:長胎白術(shù)散加巴戟天、艾葉。
子滿
子滿
1.子滿的定義
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辨證論治
★★
子滿的定義
妊娠5~6月后出現(xiàn)腹大異常,胸膈滿悶,甚則遍身俱腫,喘息不得臥者,稱“子滿”,又稱“胎水腫滿”。
病因病機
子滿多由脾胃虛弱,土不制水,水漬胞中所致,或因胎元缺陷,發(fā)展為畸胎。
辨證論治
本病為本虛標實證,治宜標本兼顧,本著治病與安胎并舉的治則,健脾消水而不傷胎。
主要證候:妊娠中期后,腹部增大異常,胸膈滿悶,呼吸短促,神疲體倦,四肢不溫,小便短少,甚則喘不得臥;舌淡胖,苔白,脈沉滑無力。
治法:健脾利水,養(yǎng)血安胎。
方藥:鯉魚湯加黃芪、桑白皮或當歸芍藥散。
子腫
子腫
1.子腫的定義
★★
2.子氣、皺腳、脆腳的定義
★★
3.病因病機
★★
4.辨證論治
★★★
子腫的定義
子腫又稱“妊娠腫脹”,其主癥是妊娠中晚期,孕婦出現(xiàn)肢體面目腫脹者稱“子腫”。
子氣、皺腳、脆腳的含義
1.子氣 自膝至足腫,小水長者。
2.皺腳 兩腳腫而膚厚者。
3.脆腳 兩腳腫而皮薄者。
病因病機
此病多發(fā)生在妊娠5~6月以后,此時胎體逐步長大,升降之機為之不利,若臟器本虛,胎礙臟腑,因孕重虛。因此,脾腎陽虛、水濕不化,或氣滯濕停為妊娠腫脹的主要發(fā)病機理,脾腎兩臟功能失常往往互相影響,或相繼出現(xiàn)。
辨證論治
妊娠腫脹的治療應本著治病與安胎并舉的原則,以運化水濕為主,適當加入養(yǎng)血安胎之品,慎用溫燥寒涼、峻下、滑利之品,擇用皮類利水藥,以免傷胎。
1.脾虛證
主要證候:妊娠數(shù)月,面目四肢浮腫,或遍及全身,皮薄光亮,按之凹陷不起,面色黃白無華,神疲氣短懶言,口淡而膩,脘腹脹滿,食欲不振,小便短小,大便溏薄;舌淡體胖,邊有齒痕,舌苔白潤或膩,脈緩滑。
治法:健脾利水。
方藥:白術(shù)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湯。
2.腎虛證
主要證候:妊娠數(shù)月,面浮肢腫,下肢尤甚,按之如泥,腰酸乏力,下肢逆冷,小便不利;舌淡,苔白潤,脈沉遲。
治法:補腎溫陽,化氣利水。
方藥:真武湯或腎氣丸。
3.氣滯證
主要證候:妊娠3~4月后,肢體腫脹,始于兩足,漸延于腿,皮色不變,隨按隨起,胸悶脅脹,頭暈脹痛;苔薄膩,脈弦滑。
治法:理氣行滯,除濕消腫。
方藥:天仙藤散或正氣天香散。
孕6個月,腳腫漸及于腿,皮色不變,按之即起,頭暈胸悶,舌苔薄膩脈弦滑。應屬
A.脾虛
B.腎虛
C.血瘀
D.痰濕
E.肝郁
【正確答案】E
子暈
子暈
1.子暈的定義
★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辨證論治
★★★
4.預防與調(diào)護
★
子暈的定義
子暈又稱“妊娠眩暈”,是指妊娠期出現(xiàn)以頭暈目眩,狀若眩冒為主癥,甚或眩暈欲厥,稱“子暈”。子暈有輕重之分,若發(fā)生在妊娠中后期,多屬重證,往往伴有視物模糊、惡心欲吐頭痛等,多為子癇先兆。
病因病機
本病發(fā)生的主要機理是陰血不足、肝陽上亢或痰濁上擾。臟氣本虛,孕后精血下注養(yǎng)胎,陰分必虧,陰不潛陽,肝陽化火生風;或妊娠中期后,胎體漸大,影響氣機升降,氣郁犯脾,脾虛濕聚,化為痰濁,肝陽夾痰濁上擾清竅。陰虛肝旺、脾虛肝旺屬子暈重證,尤應預防子癇的發(fā)生。
辨證論治
1.陰虛肝旺證
主要證候:妊娠中后期,頭暈目眩,視物模糊,耳鳴失眠,心中煩悶,顏面潮紅,口干咽燥,手足心熱;舌紅或絳,少苔,脈弦數(shù)。
治法:育陰潛陽。
方藥:杞菊地黃丸加石決明、龜甲、鉤藤、白蒺藜、天麻。
2.脾虛肝旺證
主要證候:妊娠中晚期,頭暈頭重目眩,胸悶心煩,嘔逆泛惡,面浮肢腫,倦怠嗜睡;苔白膩,脈弦滑。
治法:健脾化濕,平肝潛陽。
方藥:半夏白術(shù)天麻湯加鉤藤、丹參、蔓荊子。
3.氣血虛弱證
主要證候:妊娠后期頭暈目眩,眼前發(fā)黑,心悸健忘,少寐多夢,神疲乏力,氣短懶言,面色蒼白或萎黃;舌淡,脈細弱。
治法:調(diào)補氣血。
方藥:八珍湯加首烏、鉤藤、石決明。
子癇
子癇
1.子癇的定義
★
2.子癇的診斷
★★
3.急癥處理原則
★★
子癇的定義
子癇又稱“子冒”、“妊娠癇證”,其主癥是妊娠晚期或臨產(chǎn)前及新產(chǎn)后,突然發(fā)生眩暈倒仆,昏不知人,兩目上視,牙關(guān)緊閉,四肢抽搐,全身強直,須臾醒,醒復發(fā),甚至昏迷不醒者,稱為“子癇”。
子癇的診斷
1.病史 孕前可有或無高血壓史、腎病史、糖尿病史、家族高血壓病史;雙胎、多胎妊娠,羊水過多,葡萄胎病史;子癇病史等。
2.臨床表現(xiàn) 妊娠后期,或正值分娩時,或分娩后,忽然眩暈倒仆,昏不知人,兩目上視,牙關(guān)緊閉,四肢抽搐,角弓反張,須臾醒,醒復發(fā),甚或昏迷不醒?;蛘咴谙日鬃影B的基礎(chǔ)上出現(xiàn)抽搐昏迷癥狀為子癇。
3.檢查 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可有或無高血壓史,妊娠20周后血壓升高到18.7/12.0kPa(140/90mmHg),或較基礎(chǔ)血壓升高4.0kPa(30/15mmHg),伴蛋白尿、水腫即可診斷為子癇前期。
急癥處理原則
一經(jīng)確診,立即住院治療,積極處理。治療原則為解痙、降壓、鎮(zhèn)靜、合理擴容,必要時利尿、適時中止妊娠,中西醫(yī)配合搶救。
妊娠小便淋痛
妊娠小便淋痛
1.妊娠小便淋痛的定義
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辨證論治
★★★
妊娠小便淋痛的定義
妊娠期間出現(xiàn)尿頻、尿急、淋瀝澀痛等癥,稱“妊娠小便淋痛”,或“妊娠小便難”,俗稱“子淋”,類似于西醫(yī)的妊娠合并泌尿系感染。
病因病機
病因總因于熱,機理是熱灼膀胱,氣化失司,水道不利。其熱有虛實之分,虛者陰虛內(nèi)熱;實者心火亢盛,濕熱下注。
辨證論治
本病治療上均以清潤為主,不宜過于苦寒通利,以免重耗陰液,損傷胎元。
1.陰虛津虧證
主要證候:妊娠期間,小便頻數(shù),淋瀝澀痛,量少色淡黃,午后潮熱,手足心熱,大便干結(jié),顴赤唇紅;舌紅少苔,脈細滑而數(shù)。
治法:滋陰清熱,潤燥通淋。
方藥:知柏地黃丸加麥冬、五味子、車前子。
2.心火偏亢證
主要證候:妊娠期間,小便頻數(shù),尿短赤,艱澀刺痛,面赤心煩,渴喜冷飲,甚者口舌生瘡;舌紅欠潤,少苔或無苔,脈細數(shù)。
治法:清心瀉火,潤燥通淋。
方藥:導赤散加玄參、麥冬。
3.濕熱下注證
主要證候:妊娠期間,突感尿頻、尿急、尿痛,尿意不盡,欲解不能,小便短赤,小腹墜脹,胸悶食少,帶下黃稠量多;舌紅苔黃膩,脈弦滑數(shù)。
治法:清熱利濕,潤燥通淋。
方藥:加味五苓散。
某女,孕5個月,尿少色深黃,艱澀而痛,面赤心煩,口舌生瘡。舌紅少苔,脈細滑數(shù)。治療方劑是
A.保陰煎加味
B.豬苓湯加味
C.知柏地黃丸加味
D.導赤散加味
E.加味五淋散加味
【正確答案】D
妊娠小便不通
妊娠小便不通
1.妊娠小便不通的定義
★★
2.病因病機
★★
3.辨證論治
★★★
妊娠小便不通的定義
妊娠期間,小便不通,甚至小腹脹急疼痛,心煩不得臥,稱“妊娠小便不通”,古稱“轉(zhuǎn)胞”或“胞轉(zhuǎn)”。以妊娠晚期7~8個月時較為多見。
病因病機
妊娠小便不通的病因病機主要是胎氣下墜,壓迫膀胱,致膀胱不利,水道不通,溺不得出。屬本虛標實證,臨床有腎虛、氣虛之分。
辨證論治
本病以小便不通為主,但其實質(zhì)是腎虛或氣虛。治療本著“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”的原則,以補氣升提助膀胱氣化為主,不可妄投通利之品,以免影響胎元。
1.腎虛證
主要證候:妊娠小便頻數(shù)不暢,繼則閉而不通,小腹脹滿而痛,坐臥不安,腰膝酸軟,畏寒肢冷;舌淡,苔薄潤,脈沉滑無力均為腎虛之象。
治法:溫腎補陽,化氣行水。
方藥:腎氣丸去丹皮、附子,加巴戟天、菟絲子。
2.氣虛證
主要證候:妊娠期間,小便不通,或頻數(shù)量少,小腹脹急疼痛,坐臥不安,面色白,神疲倦怠,頭重眩暈;舌淡,苔薄白,脈虛緩滑。
治法:補中益氣,導溺舉胎。
方藥:益氣導溺湯。
以上是關(guān)于2019中醫(yī)婦科學復習:第9單元-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的內(nèi)容更多關(guān)于2019中醫(yī)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復習和資料,詳情關(guān)注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中醫(yī)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考試欄目!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(nèi)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涉及侵權(quán)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12.3MB 下載數(shù)2365 下載
10.3MB 下載數(shù)3652 下載
9.65MB 下載數(shù)2659 下載
請掃碼進入刷題模式
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(guān)模式
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